进入秋冬季节,干燥的气候带来灰霾天气频发。
10月25日,国家林业局西南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在昆明揭牌。张建龙说,西南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成立,对科学掌握我国西南生态变化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综合利用调查监测成果,预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恢复技术模式,开展重大生态灾害调查监测及评估预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我们这代人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把辽宁的青山、绿水和蓝天还给我们的父老乡亲。碧水工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到年底辽河流域摘掉重度污染帽子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在谈到下一步工作任务时,陈政高强调,今年秋天和冬天是开展青山工程的最好时节,要大干一场。我们绝不能把一片片荒山秃岭、废弃的矿山留给子孙后代。
陈政高指出,实践证明,通过废弃矿山的整治,完全可以整理出一大片发展所需的土地来。由于历史原因,那时只有开矿没有治理,更没有恢复。你们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后垃圾总量减少了多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垃圾袋是不是免费的?陈建华一边仔细听取介绍,一边就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接连向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发问,还现场仔细查看了位于居民楼地下停车库里的便民回收点、大件物品回收点,以及垃圾分拣台,了解小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
陈建华一行最后来到位于海珠区沙园街的广重社区,实地检查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专袋投放试点情况。垃圾分类3个样本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知晓率和准确率均大幅提升,接下来要对3个样本进行比较,认真总结,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陈建华强调,广州要紧紧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各项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包括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污泥以及电子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质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社区组织的居民议事厅,陈建华认真倾听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居民提出应督促物业管理部门加大垃圾分类推进力度,提高高层住宅居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厨余垃圾专袋派发到每户居民家中,街道对专袋实施编号,对应每户居民,同时,还为每户居民派发了一个专用厨余垃圾桶。
离开保利香槟花园小区,陈建华又来到位于荔湾区的冲口街杏花社区,实地检查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直收直运试点工作情况。三是要鼓励小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住户实行奖励。据了解,杏花社区实施垃圾不落地以来,参加垃圾分类的居民从原来的20%上升至80%,并初步建立了垃圾分类收运模式,社区目前每天已能分离出2.3吨的餐厨垃圾。下一阶段,力争在打响垃圾分类处理攻坚战的第二个100天里,进一步巩固现有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成果,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向城乡结合部等难以铺开的地区推进,形成广州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随后,他走进该社区简先生家中,了解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首先听取了市城管委有关全市垃圾处理工作的情况汇报。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质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要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向城乡结合部等难以铺开的地区推进,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广州特色。
接下来,广州市将进一步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果,并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期进行,探索建立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据了解,今年1-8月,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为335.95万吨,日均处理13768.64吨,焚烧、填埋处理总量同比减量2.3%。
要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废纸、金属、木枝、玻璃等垃圾的回收,在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区(县级市)可回收垃圾网点的全覆盖,真正实现资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对于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工作,陈建华指出,要到2015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率达到50%以上,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率达到90%以上,有害垃圾分离率达到99%以上,焚烧处理能力每日不低于1.2万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实现全市垃圾回收、减量工作到位。
近100天来,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全力以赴,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陈建华表示,垃圾分类关系广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陈建华问这家的小男孩:你们是如何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孩子流利地回答:平时的剩饭剩菜,倒进专门的厨余垃圾桶,废纸、废金属就放进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集中投放到小区设置的有害垃圾桶。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居民参与率大幅提高,成效明显昨日上午,陈建华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天河区珠江新城的保利香槟花园小区,实地检查该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按袋计量试点工作情况。新增厨余垃圾收运线路50条,有害垃圾收运线路共12条。试点开展以来,该社区垃圾量从分类之前的每天3.5吨下降至现在的3.2吨,减量率达8.6%,居民认同率达到97%。
广州市生活垃圾日均处理13768.64吨,焚烧、填埋处理总量同比减量2.3%现场调研结束后,陈建华在广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持召开座谈会。全市1410个社区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有774个,参与率55%。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大模式自今年8月1日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试点正式启动,广重社区作为试点模式之一,试行厨余垃圾专袋投放分类收运。探索生活垃圾直收直运(垃圾不落地)、按袋计量、专袋投放、统收统运的4种分类新模式成效显著,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工作按计划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思路明确。
副市长谢晓丹、市政府秘书长周亚伟,各区(县级市)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市民等参加了调研活动。分类垃圾袋颜色最好和分类垃圾桶颜色一样,方便投放等建议,他表示赞成,并请市相关部门和区认真考虑,积极采纳
接下来,广州市将进一步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果,并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期进行,探索建立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陈建华一行饶有兴趣地与附近菩提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一起唱起了海珠区专门创作的垃圾分类歌《垃圾分类一起来》。据了解,今年1-8月,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为335.95万吨,日均处理13768.64吨,焚烧、填埋处理总量同比减量2.3%。广州市生活垃圾日均处理13768.64吨,焚烧、填埋处理总量同比减量2.3%现场调研结束后,陈建华在广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持召开座谈会。
首先听取了市城管委有关全市垃圾处理工作的情况汇报。陈建华强调,广州要紧紧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各项工作。
新增厨余垃圾收运线路50条,有害垃圾收运线路共12条。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质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包括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污泥以及电子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质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简先生说: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一位市民的分内事,我们努力让广州环境更加美好。
厨余垃圾专袋派发到每户居民家中,街道对专袋实施编号,对应每户居民,同时,还为每户居民派发了一个专用厨余垃圾桶。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大模式自今年8月1日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试点正式启动,广重社区作为试点模式之一,试行厨余垃圾专袋投放分类收运。要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废纸、金属、木枝、玻璃等垃圾的回收,在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区(县级市)可回收垃圾网点的全覆盖,真正实现资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分类垃圾袋颜色最好和分类垃圾桶颜色一样,方便投放等建议,他表示赞成,并请市相关部门和区认真考虑,积极采纳。
在社区组织的居民议事厅,陈建华认真倾听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居民提出应督促物业管理部门加大垃圾分类推进力度,提高高层住宅居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一走进小区,陈建华直接来到摆放在小区门口的分类垃圾桶前,分别打开4个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发现还有小部分垃圾没有按照正确分类投放,他捡起一个塑料瓶,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里。
(下转A4版)当得知该小区从9月1日推行垃圾分类按袋计量试点以来,居民参与率从开始的20%多提高到50%以上时,陈建华对小区下一步的垃圾分类提出要求,一是要巩固成果,确保已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做到分类准确。要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向城乡结合部等难以铺开的地区推进,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广州特色。
在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区(县级市)可回收垃圾网点的全覆盖,真正实现资源全回收、原生垃圾零填埋随后,市相关部门、媒体记者代表,网民代表施剑,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罗建明(网名巴索风云)、黄立川(网名阿加西),以及中山大学教授郭魏青等人分别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们均对广州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路线表示认可,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调查,显示出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提出了关于如何更好开展垃圾分类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鼓励小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住户实行奖励。
留言0